首页 房产家居 梁曦文:个性化与多样性,避免产品同质的核心竞争力

梁曦文:个性化与多样性,避免产品同质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产品本质功能缺失的话,无论形式或者外观再好,也是没有太大使用价值。设计师在思考功能与形式取衡时,按照时代的审美同时满足功能。或者最大的矛盾可能在客户沟通和设计理念阐述上,居者日后作为具体的使用者是要清楚明白区间的功能性,这是居者刚需,也是设计师表达和传递理念时需要有的意识。

       通常而言,我们认为标准化追求的是程序化、共性化、通用化。个性化追求的是特色、专有、独享。这时候,人们会很自然的认为,这二者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对立。但是在我们倡导住宅工业化的道路上,标准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所有抗拒“标准化”的人都高举这“千篇一律”之大旗,害怕标准化带来一个机械刻板渗透机器凉意的工业化住宅时代。
      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为了让居住者们转变思维,理清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曲径,通向温暖的住宅工业化时代,我们特别邀请了在音乐上十分有造诣的建筑设计师——香港JLa设计集团创始人梁曦文先生,为我们阐释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微妙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对通过人居需求的挖掘创造出舒适的人居。

以下是采访实录

Q1:我们看到JLa的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拒绝千篇一律,与你分享百里挑一”,那么您认为,作为优秀的住宅设计者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要如何通过设计解决,在批量精装交付环境下,用户对于住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快速经济洪流时代下,个人偏好的选择:个性化以及多样性,都变成了许多产品作为避免同质化和区分其他竞品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按照个人喜好选择定制方面,不仅仅在室内设计或者是家装上体现。很多产品设计:譬如汽车衣柜,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人去采取不同的定制。站在室内家装角度,语境中“批量精装交付”并不是等于呆板的标准化,或是不可变的。

我们用设计师的思维去看待“批量化精装交付”,实际上意思是在设计的根源,就要考虑到不同的情况。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可能性的考量,让我们在面对用户对住宅用品的个性化需求时,可以有更高设计目标和起点,为用户提供足够多的可变性和选择性。

这就是好比LEGO,它的拼图组合变化是很多的,能做出来的样子因人而异,但每个部件都是标准化、从各种组合试验下出来的部件。当我们将条件设置的足够精细,组合部件的颗粒度足够细腻时,标准化跟个性化就并不存在冲突,反而可以容纳各种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更好的应对用户需求。

Q2:近几年行业内兴起了一个理念,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叫做“沉浸式设计”,旨在让人专注在当前由设计者营造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可以谈谈您对该理念的看法吗?在住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如何去为居住者营造情境呢?

沉浸式设计更通俗的或是更好的理解,应该就是体验感设计,体验感其实分几个方面,或者是舒适舒展的、或者引发思考的、甚至是让人惊喜的,等等,这些体验感设计会让人和空间有更多交流。

比较好的体验感设计,要把握两点:

第一,要足够了解我们的客户需求。了解和把握人的行为模式,在空间中,站在居者角度想象行为情景,深入功能场所中来抽丝剥茧提取体验感的元素。体验感设计,和客户背景的契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就是我多年前提过的五感(Five sense)。我们通过视听触嗅味五个感官来与世界接触认识,设计师怎么样去深入运用五感对提高体验感是正向相关的。比如说用音乐(听觉)、科技(听觉视觉触觉)或者是香薰(嗅觉)来达到体验感突出,在第一步了解客户的背景之后,设计师应考虑怎么借助五感来在空间带给居者更强烈感受的设计。

Q3:我们知道您其实在音乐上非常有造诣,而音乐就是一种可以引发人共鸣带给人沉浸式体验的艺术表现手法。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如果“沉浸式设计”的落脚点在生活方式上,那么您认为要如何通过找到居住者间普遍存在的“共鸣”,并通过设计实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载体(住宅)呢?

落到生活方式上,体验感设计的共点寻找是从设计者的思维出发的。打个比方吧,好像电影的编导,要从电影开场的第一秒开始就要准确知道观众会对哪些点产生无差别的情感共鸣,哪些会是哭点笑点,这些要有足够长远的思路做铺排编布。

寻找共鸣,要对人性的基本特征和人性当中的本能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我很注重JLa设计团队里设计师的思维层次,避免停留在表象而缺乏对内在发掘,出来的效果共性和共鸣会很弱。综合居者的思维、环境、经验,经过设计师自己的理性和感性过滤后,再次表达,展现出来的就是触动他们本能的这些体验情绪。这就是设计师观察捕捉出的共鸣感。至于如何去实践做法,可以参考我们上一条问题的两个思路。

Q4我们了解到在香港有许多人居被限制在非常小的空间中,整体居住空间以紧凑型为主,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那么香港的住宅设计与大陆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是否有紧凑型人居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思考呢?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非洲和北美洲的住宅设计区别,又好比北京跟广州的住宅设计区别。每个地域,都具有生活方式的差异。那这些生活模式及长久形成的城市节奏都会成为家居住宅设计不同的变量和影响因素。

在香港寸土寸金的空间限制以及传统风水观念影响下,香港的住宅设计具有实用和包容性。香港空间在收纳会更灵活以及更大的接受度,就比如说,香港可以用一个衣柜作为墙面隔开两个功能区,或是在两米层高的天花上做部分的收纳。

香港居民可以为空间改变他们居住的布局模式,调整生活习惯而不拘泥于家居的,不是说一定要有沙发或者实堵堵的墙。这是香港高密度室内空间使用面积情况下,对空间利用跟大陆的一个差异。

Q5: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功能大于形式”,但是无法回避的是许多居住者仍然对于形式美有着执着。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您认为住宅的装饰设计与住宅的功能设计间是否存在矛盾?能否结合实际案例聊聊?

功能和形式,是没有太大矛盾的。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法,但一切都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美的标准和看法,也有不同功能的产出,从发展来看,不能用单个时间点的功能和形式作不同维度的比较

一个产品本质功能缺失的话,无论形式或者外观再好,也是没有太大使用价值。设计师在思考功能与形式取衡时,按照时代的审美同时满足功能。或者最大的矛盾可能在客户沟通和设计理念阐述上,居者日后作为具体的使用者是要清楚明白区间的功能性,这是居者刚需,也是设计师表达和传递理念时需要有的意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东北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dongbeirx.com/house/288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